
Macaron AI 实测:直男觉得不够用,女同事却嫌它太有用
Macaron AI 实测:直男觉得不够用,女同事却嫌它太有用这阵子玩了不少 AI 应用,感觉大家都在卷一个事,让 AI 更强、更快、更全能。但聊多了会发现,无论模型能力多强,它们大多还像是解决问题的工具,在下一次对话里把你忘得一干二净。
这阵子玩了不少 AI 应用,感觉大家都在卷一个事,让 AI 更强、更快、更全能。但聊多了会发现,无论模型能力多强,它们大多还像是解决问题的工具,在下一次对话里把你忘得一干二净。
短短两个月前,我们还在感叹 31 家 AI 小团队的高效表现,当时团队平均规模仅 20 人,人均创造收入高达 279 万美元(参见《细数 31 家 AI 应用小团队,平均 20 人、人均创收 279 万美元》)。
世界顶级风投 a16z 这两年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AI投资者,他们对于行业的判断非常准确。我在 X 上关注了很多 a16z 的投资人,这样能方便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最新的趋势是什么,以及有哪些我没注意到的好 AI 应用。
QuestMobile 发布了 2025 年国内 AI 应用的上半年报告,总的来说,相比海外市场 app 和 web 市场都很火热的情况,国内市场的情况差别比较大。
你有没有发现,AI 应用生成平台们正在走向一条与大家预期完全不同的路?很多人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血腥的零和游戏,大家会在价格战中厮杀到底,最终只剩一家独大。但现实却让人意外:这些平台不但没有互相厮杀,反而开始各自寻找差异化的定位,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共存共荣。这让我想起了大语言模型市场的发展轨迹,同样出人意料,同样充满启发。
最近在看中国出海的 AI 应用,看到一篇风投公司 A16Z 发布的报告,觉得很有意思,梳理一下分享给大家。结尾点击阅读全文可以跳转到原文。
GMI Cloud 推出“ AI 应用构建成本计算器”,精准破解AI应用海外市场落地难题
硅谷 AI 投资人 Elad Gil 昨天发布了自己对 AI 领域投资的总结回顾与预测。在他看来,过去四年 AI 经历了从 “技术迷雾”到“商业马拉松” 的变化: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,过去 12 个月里一系列 AI 应用落地的细分场景在得到验证,头部公司浮现,一定程度上,未来 1-2 年的市场格局初定,AI 应用层正进入收敛周期:
健身不戴表,等于没健身。 经常用 Apple Watch 的人都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有多深,作为一个对打卡有执念的 Apple Watch 用户,我每天的头等大事,就是把三个圆环「活动、锻炼、站立」尽可能闭合。
你多久没有写日记了? 人天生就有理解自我经历的心理需求,脑海中那些不断运转的、充斥着各种情绪与冲突的声音,需要有一个出口——写日记可以是这个出口,写下来,那些不停运转的声音得以暂时停歇,找到停落处。